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新正立法律咨询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新正立法律咨询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你觉得儒家的“中庸”思想是什么?
中庸思想就是太极,太极在周敦颐的太极图説中是这样解释的:“无极,极化之谓太极,去极化达无极。两极并举,对立之成也。两极调合谓之中。然中庸,非此无极也。”
以周子之意,中庸就是太极,两极并举对立则成“中”,而“庸”是“不易”之意,要达到“庸”的前提就是“和”,只有两极均和才能不易,不易不是数量的相等,而是质量的相同。
而周子再次补充中庸绝不是无极,无极是归零的心性修爲,而中庸是凡人红尘的平衡之学,但是万物随时都在变化的,所以中易得而庸难成。
能在世间得到“中庸”状态之人就叫圣人,一但达到了中庸之境后,周子又説:“中庸之尽也必以此,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。”,就是要向无极回归了,什么意思?也就是老子所谓的:“爲学日益,爲道日损”的意思,观极以智,归道以损,从极大转向极小,这就是道之源。
所以,中庸不仅仅是做人处世的道理,更是悟道参透的精髄。
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。可以有情绪,也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,但是要有度,要适可。中是不高不低,和是多样统一,至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中庸就是在多样并存的情况下寻求一种对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。包容的不失原则,体谅的不失本分。
中庸,恰到好处,不偏不倚,不过,无不及,看是赶集上店办事买东西就这么简单,真实认识问题,处理问题,制定法律政策,或者走什么路线,能做到中庸之道,不是那么容易的。没有超能智慧是不好把握的。
"中庸",很容易被人理解为两边不得罪、整天打马虎眼的"老好人",但这种"老好人"已经被孔子下了判语:"乡愿,德之贼也!"是乡愿的嘴脸,披着道德的外衣谋一己之私,与"中庸"并不相干。
从生活的角度看,"中庸"首先就是公正公平,以事实为依据,不因个人感情而用事,不偏不倚、恰如其分、符合事理,也就能符合天理了。
例如,法官判案时,不以当事人阿谀奉承为喜而轻判;不以桀骜无理口出恶言而重判;不以看起来文质彬彬而心生好感;不以其相貌凶恶而讨厌。一切都以事实为依据,以法律为准绳,恰如其分公平公正地判案,这就符合"中庸"了。
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,对事物、对人若先有好恶判断,也就有了私心,从私心出发如何能公平公正?
"中庸"是效法"天"的,这一点对理解"中庸"很重要,"以德配天"是《中庸》里很重要的观点。那么,"天"是如何的?天是毫无偏私的,众生平等,遵循天道发育万物而不居功,使不同的"道"并行而不相悖,做人就应当如"天"一样公正无私,不因喜好、厌恶、好言、恶语而缺失公正。
诚如宋明理学所倡导的"存天理,灭人欲"一般,念念存天理即是去人欲,念念去人欲即是存天理,养就一个公平公正的心,才能"周而不比",才能"喻于义"。
谢谢邀请!
多谢关注!
中庸是一种中国智慧。孔子的孙子子思吸纳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总结而成。
中庸有三层意思:
第一层意义:做人做事不偏不倚,无过无不及,就像开车,按交通规则行驶,该左就左,该右就右,该停就停,不要过头,也不要不及。
第二层意义:做人做事要保持中正平和,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要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,控制不住,产生了情绪也要适度。
第三层意义:"中庸"即“中用"的意思。反过来理解就是“用中"。也就是要把握好“度”,这又是一个哲学用语,很不好把握,把握好“时机",“适度”的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。
别人说起来一句话,“中庸之道”,自己领悟要一辈子。
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好的三家,都有赞赏“中”这个字,儒家叫中庸之道,佛家叫中道解脱,道家老子有“守中"之说,庄子有“环中”之说,能把握好“中”和“度”两个字,天下事都看得开,放得下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正立法律咨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新正立法律咨询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