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瀛动力刑事辩护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瀛动力刑事辩护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唐代节度使留后是个什么官职?其来源是什么?
1、什么节度使
弄清这个问题,首先解释什么是节度使。唐代的节度使是藩镇首长,在安史之乱后坐大,全面掌握地方的军、政、财权。
按今天的眼光看,节度使是“管理多个地级市的军阀”。因为唐代一个藩镇下辖多个州,一个“州”大致相当今天一个“地级市”。
譬如河朔三镇之一魏博镇。在公元784年,它下辖五州,魏、博、德、沧、瀛、澶六州。按六个地级市的范围理解,就明白它的范围为什么是“河北南部、山东北部”了。
(魏博镇的管辖范围 图片来自网友“碧云城”)
唐玄宗时期,节度使通常由宰相或大臣遥领节度使,节度使出征或者入朝之时,通常任命一位留后,用来暂行节度使职权,此后成为惯例。
安史之乱后,节度使开始逐渐做大,经常不服从朝廷的政令,这一时期,如果节度使外出或年老不能任事,则常常以子弟或亲信担任节度使留后,用来代行职务。当然,也有士卒推举留后的现象存在。事后,如果朝廷承认,那么节度使留后便转正为节度使;如果朝廷不承认而另派节度使,那么节度使留后的权力自动解除,但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引发战乱。
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好,节度使和留后最好应该分开来说。
先解释一下节度使。唐朝所谓的节度使如果按照安史之乱后期的来说。各地的节度使,其实就相当于是在唐朝国土范围内割据一方,也就是割据地方,可以不怎么听从唐朝号令的地方藩镇。这些藩镇的军阀头子就叫节度使。
如果按照这个地方藩镇的军阀头子是节度使这一条来说。节度使算是地方内的一把手的话,那节度使之下就会有一个留后这个官职,如果仅仅从职能上来说,这个留后相当于是节度使离职的时候,暂行代理节度使职能,也就是在节度使离开以后,这个留后相当于是代理人,管理地方内的事物。一旦新的节度使到来,这些留后们当然就要把权力交出来了。
但是在现实中,这些留后,其实就相当于是下任节度使的不二人选了。在安史之乱后,在地方的结构上,在节度使们去世以后,继承节度使地盘和军队的人,其实就是节度使的兄***侄。这种父子相传或者是由亲戚相承制度就延续了下去,
当老节度使去世以后。这些亲戚家人就会在领地内自称留后。在当时,节度使和唐朝中央皇帝的关系时好时坏。在老节度使去世后,这些留后就会派人去长安报信,说老节度使死了,然后,对中央***说,地方的士兵希望让老节度使的儿子留下来做节度使。也就是留后做节度使。
其实这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了,就算皇帝不想认命,在这个既成事实基础上,皇帝也不得不认命这些留后们作为下一任节度使。同样道理,当下一代节度使去世后,以后地方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留后出现了,不仅仅是包括在老节度使的亲人们,一些藩镇内的部将也会自称留后。就比如。淮西军阀李希烈,他在被部将陈仙奇毒死以后,陈仙奇也被大将吴少诚杀死。吴少诚就是自称留后,吴少诚死后,吴少阳就是自称留后,再吴少阳以后,他的儿子吴元济又自称留后。
安史之乱之后,唐朝为何没有彻底消灭各地藩镇,实现大一统?
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,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,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,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。
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,更具体说,是唐朝中央朝廷与地方割据势力的权利斗争。既然如此,为何在平定安史之乱后,唐朝不消灭藩镇势力,最终导致亡国?
藩镇制度可以说是自古就有之,但是在唐朝以前的历朝历代中,没有一个王朝的藩镇发展到像唐朝这样完全无法控制的局面。在唐朝初期,朝廷设立藩镇是为了抵御外敌而设立的,藩镇的最高军政长官就是节度使,其实在唐玄宗李隆基之前的高祖、太宗、高宗、武后时期,并没有设立多少节度使,那时节度使更是一个临时的官职。唐藩镇到底是个什么性质呢?
节度使是唐玄宗***初期设置的,目的是为了开疆扩土、维护边境安全。唐玄宗设立有:河西、卢龙、幽州、剑南、朔方、河东、安西、北庭等十大藩镇,后来根据实际需要逐渐增添。各地节度使因管辖地区大小不一,使得各地节度使麾下统帅兵马数量不等,少的仅有几万兵力,而实力强大的节度使则统帅数十万兵马。唐朝藩镇节度使与西汉诸侯王的权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西汉诸侯王在封地内没有任免官员和征收赋税的权利,更无丝毫兵权。即使如此皇帝还要时刻监视各地诸侯王的动静。而唐朝藩镇节度使在自己辖区内则有征兵、征税和官员任免大权,更可不请示朝廷任意调动军队的权利,俨然成为独霸一方的“土皇帝”。
其实即使站在今天的角度看,唐朝的藩镇制度的存在是完全有必要的。***帝国的疆域太过于辽阔,周围强敌环绕、伺机而动。在藩镇割据一百二十六年腥风血雨的岁月里,***的边境安危就是靠着一个个藩镇拒强敌于国门之外。吐蕃方面有安西、陇右、朔方、河西四镇把守;南诏有剑南镇把守;契丹有幽州镇把守;***有安西四镇对阵;突厥、回纥有河东、北庭两镇对垒。在那个没有飞机、坦克、火车等现代化装备的时代,速度最快的骑兵也不过日行数百里罢了。可以设想一下当外敌入侵时只靠朝廷从长安调兵去抵御,中国的领土还能剩下多少?
但是在唐朝后期的皇帝中也出了一位有作为的皇帝,他就是唐宪宗,面对日益严峻的藩镇割据,宪宗继位后,着手开始对各地割据的藩镇开展了一系列征伐的战争,取得了显著的成果,而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“元和中兴”。经过一系列的战争,唐朝中央取得了胜利,长期割据的局面似乎都解决了。全国所有的藩镇名义上全部臣服于唐朝朝廷。
但是宪宗皇帝取得的成果,并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,各地藩镇又开始旧态萌发,相继发动不同程度的叛乱,在这种情况下,唐朝后来继位的皇帝,再也没有出现像宪宗那样有气魄、手段、胆量的皇帝。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些藩镇不断坐大,甚至到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。特别是在唐昭宗即位后,由于朝政***、奸逆当道,造成各地民不聊生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因此促使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的涌现,像王仙芝、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甚至打进了首都长安,赶跑了唐朝的皇帝。在这种情况下,唐朝朝廷不得已再次向各地藩镇做出妥协。答应他们的条件,让藩镇去平叛,而各地的藩镇则趁平叛之机大肆扩充势力,发展力量,充实实力。藩镇的实力在这一时期,首次的超越朝廷,至此唐朝朝廷彻底名存实亡,皇帝手中再无丝毫权利。
***不是亡于藩镇割据;不是亡于宦官专权;不是亡于外敌入寇;也不是亡于黄巢造反,而是亡于***皇帝与生俱来的弱点,太过于心慈手软。如果当初在平定安史之乱时,朝廷对河北三叛将不是封为节度使,而是象刘邦对待异姓诸侯王那样,或软禁或明正典刑,藩镇割据的情况便不会出现,中晚唐的大地或许会重现贞观、***的辉煌,延续***帝国的荣耀。
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。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,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,望分享评论出来,共同走进这话题。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,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瀛动力刑事辩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瀛动力刑事辩护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